三国酒量排行榜,最能喝的居然不是张飞?

2018-12-19 09:14 凤凰网酒业
  • T大

《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豪杰的史诗,在紧张的战争之余,文臣武将们最大的消遣便是饮酒作乐,也经常用酒来激励士气。那么,在三国时期,到底有哪些爱酒狂人,谁的酒量又最好呢?

许多人也许会说曹操,因为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实在太脍炙人口,演义中也留下了 “煮酒论英雄” 的桥段,但其实曹操本人并不怎么喜欢喝酒,还一度因为粮食紧缺而禁酒。在《三国演义》的文学描写中,真正能喝酒、爱喝酒的,是下面这些人:

张飞

成也喝酒败也喝酒

酒量指数:★★☆☆☆        

许多人认为张飞的酒量很高,因为《三国演义》里描写他喝酒的章节非常多,第二回就是他“醉酒鞭督邮” 。但张飞虽然嗜酒,但是几乎每喝必醉,酒量不见得好。

当初刘备跟着曹操讨伐袁术,就把徐州交给张飞守卫。可张飞没几天就宴请部下,几十杯酒下肚,其他人还没怎么着呢,他就已经大醉,还把不会喝酒的曹豹抽了五十大鞭,曹豹因此记恨,最后把徐州献给了吕布。

张飞之死也和醉酒有关,因为急着二哥关羽报仇,心急却无处使劲的张飞醉酒打了范张二将,并下了不可能完成的死令,二将走头无路,最后将张飞刺杀。

曹植

酒比出征更重要

酒量指数:★★☆☆☆        

古代文人无不爱酒,曹操的儿子曹植也不例外,《魏志》中称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意思是他不砥砺言行,喝酒不知节制。

《陈思王传》中记载:“植将行,太子饮焉,逼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

说的是大将曹仁被关羽困于樊城,当时汉水暴涨外溢,几乎淹了整个城池。关羽乘船攻城,围了好几层,城里与外断了音信,粮食也所剩无几。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率兵前去搭救,可是在这种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曹植依然在太子的引诱下喝的大醉,无法履行王命,曹操大怒,决定不再重用。

刘表

一杯最少喝两斤

酒量指数:★★★☆☆        

曹丕在《典论·酒诲》里写道:“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 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胜,中雅受六胜,季雅受五胜。”

意思就是荆州牧刘表喜欢喝酒,专门让人做成了大、中、小三个酒杯,大酒杯取名“伯雅”,能盛两斤八两酒;中酒杯取名“中雅”,能盛两斤四两酒;小酒杯取名“季雅”,能盛两斤酒。一个“小”酒杯都能装两斤多的酒,这要是干下去…… 想想都醉了。

周瑜

群英会豪饮设计

酒量指数:★★★★☆        

虽然大都督并不像张飞一样嗜酒如命,但凭借着《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表现,我们可以知道他的酒量相当不错。

周瑜得知曹军中只有蔡、张二将精通水战,便乘蒋干来劝降之机,摆下群英会喝酒“迎”蒋干。周瑜佯装在席间大醉,大喊“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成功诱骗蒋干“偷”走张蔡二人的假书信,通过反间计借曹操之手杀掉了这两个人。周瑜喝了一整晚的酒不醉,还能清楚地依计行事,没有失言,才能骗过蒋干。

庞统

醉酒百日

酒量指数:★★★★☆        

庞统庞士元,凤雏是也。“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初到刘备处,因为长相欠佳,且诸葛亮不在,仅谋到一个县令差事,于是整天借酒浇愁来表示不满。

刘备得知大怒,派张飞前往查办。庞统的同僚向张飞告状:“庞县令自到任及今,将百余日,县中之事,并不理问,每日饮酒,自旦及夜,只在醉乡。今日宿酒未醒,犹卧不起。”

张飞盛怒,正准备兴师问罪,却不料酒醒后的庞统半日之内即将百余日所积公案处理完毕,并放言:“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庞统醉酒百日,第二天起来却依然神思敏捷,一点没有上头和宿醉,酒量绝对不差。

周泰

一处刀伤一蛊酒

酒量指数:★★★★★        

周泰是东吴的名将之一,对孙权忠心耿耿。周泰与孙权镇守宣城时,山贼前来攻城,周泰为保护孙权而被刺12枪,身受重伤。

合肥之战时,曹操亲率大军大败东吴军,孙权被围,周泰奋力拼杀,救出孙权后翻身复入敌阵救出同时被围的徐盛,因此身中数十枪,肤如刻画,孙权因此大为感激,战后亲自拿着酒,让周泰脱下衣服给众将看:皮肉肌肤,如同刀剜,盘根遍体。孙权手指其痕,一一问之,周泰具言战斗被伤之状。孙权问一处伤,敬他一觥酒。觥是古代盛酒器,一觥酒少说也有一升。周泰遍体鳞伤,至少喝了几十觥,酒量实在惊人。

最后讲个段子

曹丞相请大家喝酒。

喝酒时有人喊:“来来来,干,干了!” 

蒋干就干了。

一会儿有人喊:“干,干了!” 

蒋干又干了。

然后…… 

然后……

干卒……

题外话:为什么古人这么能喝酒?

在现代人看来,喝一斤两斤酒已经可以算作海量了,古人却动不动就豪饮几十上百斤的酒,为什么古人这么能喝呢?

1. 古代的酒,酒精度很低。

因为当时酿造工艺不精良,也没有蒸馏技术(元代才出现),因此大部分的酒喝起来非常水,酒精度可能与啤酒差不多,古人的海量因此也不足为奇。

2. 古人喝酒时间非常长。

古人喜欢与挚友长夜之饮,通宵达旦,在不断的新陈代谢之下,酒自然比急躁的现代宴会喝得多。

3. 文学作品用词往往比较夸张。

比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因此文学作品中关于人物酒量的描写,实际都要大打折扣,要不然李白“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真似活神仙了。

来源:葡萄酒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