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茅台老酒标串联历史:时光流逝,初心仍在

2018-09-18 09:47 凤凰网酒业
  • T大

贵州茅台酒具有高度的品牌识别度,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是民族品牌的典型案例。茅台酒标也历经几次变化,才发展到现在的模样,其中有些酒标或因年代久远、或因使用时间短暂、或因用于出口酒的包装等缘故,在国内及其少见,下边我们来识别这些少见的茅台酒标,一起品标论酒。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茅台酒标,最早到民国时期的三家“烧房”的酒标,即“成义烧房”、“荣和烧房”和“恒兴烧房”。最早的“成义烧房”前身“成裕烧房”于同治一年(1862年)开设,创始人是华联辉,华氏原籍江西临川,始祖于康熙年间来贵州经商,定居遵义团溪,几代人都以贩盐为业,并以此发家致富。华联辉既继承经营盐业,又读书应试,中成丰乙亥科举人。

光绪三年(1877年)受聘为四川盐法道总文案,协助唐炯推行“官运商销”新盐法。其弟华国英,也是举人,长期任四川官盐总办。华氏兄弟先后经办盐务,控制川盐运销,在茅台镇开设“永隆裕”盐号,在贵阳开设“永发祥”盐号。据华联辉的孙子华问渠回忆,在成丰末年,华联辉的祖母彭氏在一次闲谈中偶然想起年轻时路过茅台曾喝过一种好酒,嘱咐华联辉到茅台时带些回来。

华联辉到茅台时,战争方过,到处是残垣断壁,原先的酒房已夷为平地,作坊主人也不知下落,华联辉决定在茅台设坊烤酒。恰好这时作坊旧址的土地已收为官产,官府正将其变卖,于是华联辉便购得原作坊旧址杨柳湾的那片土地,找到昔日的酒师,在旧址上建立起简易作坊,酿出的酒果然如同祖母当年所饮的一样。于是继续酿造,仅作为家庭饮用或馈赠亲友,不对外销售。

因酒质优良,亲友交口称赞,纷纷前来要酒,于是,华联辉决定将烧房扩大,定名为“成裕烧房”,附属于“永隆裕”盐号,不久更名为“成义烧房”。

起初,酒房规模不大,只有两个窖坑,年产1750公斤,酒名叫“回沙茅酒”,产品由他在茅台和贵阳的盐号代销。华联辉的儿子华之鸿接办之初,仍作为附带业务经营直到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后,才引起华氏重视,年产量扩大到8500-9000公斤。

1936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相继通车,给茅台酒运销省外创造了条件。到了华之鸿的儿子华问渠经营,曾打算扩大生产,因经济力量不足,未能实现,1944年,“成义烧房”遭火灾大部烧毁,华问渠恢复重建并扩大规模,窖坑增加到18个,年产量最高时达21000公斤。因为“成义烧房”老板姓华,所酿的酒也被人称为“华茅”,酒标如下图。

图◎民国时期成义茅台(华茅)酒标,营业处中山西路一三O号。

图◎民国时期成义茅台(华茅)酒标,营业处中山路二六二号。

“荣太和烧房”于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设立,这个烧房是仁怀县大地主石荣霄、孙全太和“王天和”盐号老板王立夫合股开设的。

因取石、孙两人名字及“王天和”店名的各一字,定名为“荣太和”。

烧房开始,由孙全太掌柜,三家分别按股提取利润。1915年,仁怀县分为习水、仁怀两县,孙全太家距茅台较远,又忙于在家乡习水长沙扩充势力,辞去掌柜职务,烧房由石荣霄负责经营。

后孙全太为了收回投资,进一步扩大在习水的势力,以石荣霄帐目不清为由,提出诉讼,经仁怀县裁决,由石荣霄以二百两银子作股金和股息退给孙全太,于是,“荣太和烧房”也就更名为“荣和烧房”。

几年后,另一个股东王立夫病死,其子王和星,虽有股权,但烧房实际已落人石荣宵手中,石荣霄原本姓王,后为石家养子,王立夫死后,石乃还宗,复为王姓,到石荣霄的长孙王少章时,烧房已为王家独揽。

1930年前后,孙全太的后人孙明远在军阀侯子担的部队任职,便借股权问题制造纠纷,要求清算历年帐目.是时王少章已死,由他的弟弟王泽生接办,王泽生知孙明远难以对付,只好送去茅酒一千瓶了事。

以后,王泽生又仗势迫使王立夫的后人“自愿”退出,把烧房据为己有。1949年,王泽生死,“荣和烧房”由他的儿子王秉乾继续经营,窖坑由两个增加到四个,酒的产量也由1000-1500公斤增加到3500-4000公斤,后来又增加两个大窖,生产能力达12000多公斤,但由于管理落后,常年产量仅有5000公斤左右。

因为“荣和烧房”的老板姓王,所酿的酒也被称为“王茅”,酒标如图。

图◎民国时期荣和茅台(王茅)酒标

图◎民国时期荣和茅台(王茅)酒标背标、封口标

“恒兴烧房”的前身“衡昌烧房”,是贵阳人周秉衡于1929年在茅台开办,周秉衡原在贵阳与贾文钦合伙开设“天福公”商号,经营鸦片,后因风险太大,转向经营茅台酒,建厂伊始,周秉衡派其心腹余德盛,到茅台拉拢地方人土以减少阻力。

尽管如此,在开办以后,仍遇到不少麻烦。在建厂用地问题上,几经周折才打通关用八百大洋买到了建五间厂房的土地,起初,周秉衡对酒房抱有很大的希望,一开始就修建了17个大窖,经过两年的等备和基建才正式投产,但投产不久,“天福公”商号倒闭破产,把酒房的流动资金挪用去还债,被迫解雇了20多个人,只留下酒师和一个帮工,勉强维持生产,年产量很低。

“衡昌烧房”在经济窘迫中拖了8年之久.到1938年,周乗衡与民族资本家赖水初合伙组成“大兴实业公司”共集资8万元,周乃以酒厂作价入股。大兴实业公司由赖永初任经理,周秉衡任副经理,赖即积极抓酒房实权,将原任衡昌烧房经理的周秉衡之子周扶常调走,派心腹葛老澄接任。

把周秉衡派到四川泸州,周扶常派到四川合江坐庄运销花纱布和香烟。周扶常成天吃喝嫖赌,亏空两万多银元。赖永初见时机已到,便亲自到泸州、合江查帐,向周秉衡提出归还欠款的要求。周只好把“衡昌烧房”卖给赖永初,赖补给周七千银元,“衡昌烧房”从此落入赖家之手。

赖永初接手后,于1941年把“衡昌烧房”更名为“恒兴烧房”,并扩大经营,购进12匹累马作为推磨之用,工人增至40余人,最高时达60多人,到1947年,年产酒量提高到32500公斤左右。

与此同时赖永初利用“恒兴”总号的招牌搞地下钱庄吸收存款,转而做茶叶、桐油、黄金、棉纱生意,并利用在外地所设商号扩大酒的销路。抗日战争胜利前后,赖永初已跻身政界,当上了贵阳市参议员,兼任贵州省银行、重庆大川银行经理等职务。

图◎民国时期恒兴茅台(华茅)酒标

1951年秋,仁怀县人民政府请示省地专卖部门同意,责成当时的县税务局兼专卖事业局负责人王善斋出面,由本县知名人士周梦生先生作中证人,征得成义烧房老板华问渠的同意,分别于1951年11月立约,以旧币1.3亿元,全部购买成义烧房,成立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厂。

1951年地方国营茅台酒厂成立后,申请注册“工农”牌茅台酒商标(1953年7月16日,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复函通知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所申报的“工农”商标与福建怡隆酿酒厂已呈批的“工农”商标名称相同,不可核准,唯图样可用,并要求多择名称再送审核。

图◎1953年工农茅台酒标

图◎1953年工商行政管理局复函

荣和烧房王秉乾因被人诬告“通匪”,于1951年2月21日被处死刑。

1952年10月4日,仁怀县财经委员会将没收的荣和烧房估价500万元旧币,并入茅台酒厂。

因查出恒兴酒厂老板赖永初在解放前担任贵阳市银行总经理和贵州省银行总经理期间,采取转移银行金库、掉换借据等手段,盗窃价值人民币46万元的国家黄金,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1952年12月底,遵义地区财经委员会向仁怀县财经委员会转发贵阳市财经委员会《关于接管恒兴酒厂的财产的通知》。1953年春,茅台酒厂接管恒兴酒厂。至此,三家私营茅台酒烧房合为茅台酒厂。

1953年7月29日,贵州省财政经济委员会将仁怀茅台酒厂划为省级企业,由工业厅领导,正式名称为贵州省茅台酒厂。

1953年11月13日,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茅台酒厂再次呈函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建议商标名称选用意见为:金轮、星轮、时轮、前进、粱麦红星、金轮红星、金轮五星)。

图◎1953年国营仁怀酒厂贵州茅台酒标,这种设计样式一直沿用至今。

1954年5月1日,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1954年变更为地方国营茅台酒厂)生产的贵州茅台酒商标经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注册,商标名称“金轮”牌;注册证编号19666号。使用年限20年(1954年5月1日至1974年4月30日)。酒名为“贵州茅苔酒”;生产厂家为“国营仁怀酒厂出品”。

图◎1954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贵州茅台酒商标注册证

1954年,茅台酒厂为贵州茅台酒商标的“苔”字去掉草字头特向省人民政府工业厅申报备查。

图◎1955年地方国营茅台酒厂贵州茅台酒标,“台”字无“草”字头。

同年10月4日,茅台酒厂向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报告,厂名更换为“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并办理换领商标注册手续。1956年11月2日,省工业厅批示同意将商标上的繁体字改为简体字。

图◎1956年后地方国营茅台酒厂酒标,主标汉字变为简体字。

1958年,由于“五星”茅台在对外出口中遇阻,茅台酒厂借用在西方社会影响很大的敦煌“飞天”形象,在外销茅台酒上使用“飞天”商标即“飞天”茅台。

图◎文革前出口贵州茅台酒标,主标汉字为繁体字。

进入文革后,因为有人觉得之前用的“飞天”商标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是宗教壁画,有“四旧”的嫌疑,在经过讨论后选择了寓意更好的“朵朵葵花向太阳”的“葵花”作为商标。葵花牌茅台酒标有两种,前期为大叶图案,主标的汉字全部为繁体字,俗称大页葵花,大叶葵花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只在1967年使用了几个月时间,非常稀少。而且大叶葵花商标未在海外注册,存续时间短,曾一度被人认为这种茅台只是传说,或者否定这段历史的真实性。直到2012年西泠印社春拍中,一位日本老人拿出一瓶珍藏多年的大叶葵花茅台出现在拍卖会,引起强烈关注,最后该酒排出了50万元的高价。

图◎1967年使用时间短暂的大叶葵花贵州茅台酒标

1967年后,出口茅台商标的葵花由大叶全部改为小叶,俗称小叶葵花,主标的汉字由繁体改为简体,并一直使用到1975年。

图◎文革时期出口贵州茅台酒标,小叶葵花茅台酒标。

五星茅台的背标从1967年开始改为这种形式的背标,里面内容提到开展三大革命运动,为了简单好记,容易区分其它类别茅台,所以我们称它为三大革命茅台或者简称为三大茅台。这款茅台是从1967年下半年开始生产,一直到1982年10月份结束。它的容量为540毫升,当时出厂时外面是有一层棉质包裹,没有外盒。

图◎1967年开始使用的三大革命茅台酒标

1980年代初,贵州茅台厂时任厂长邹开良随团前往法国,看到波尔多一家葡萄酒厂为自己的年份酒颁发证书时,让邹开良深受触动。因为他看到,正是因为葡萄酒的年份、优秀的酒质让其价格成倍地增长,更成为收藏者的最爱。

回国后,邹开良与季克良、李兴发等人商量,并在厂务会上将新产品定名为“珍品茅台酒”。1985年,珍品茅台酒酒质在厂评酒委员会上一致通过,并经专家论证,开始投入设计生产工作中。“珍品茅台”酒是由高级工艺设计师马熊先生设计,最终决定以红、黑、白、金4种颜色为主色调飞天图案及岭南书法大家麦华三(1907—1986)先生书写的“贵州茅台酒”行书字体为设计方案(外包装盒的行书字体)。

时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的麦华三先生,早年编著《古今书法汇通》扬名海外,抗战爆发后举办书展宣传抗战,倡导书风……著名书法家陈永正在《岭南书法史》中称麦华三为“现代最有影响的书法理论家”。当时因为茅台酒地位特殊,用什么样的包装必须得到中央批准。马熊陪同厂里和省里的领导去北京请示各个部委,接受谷牧副总理的接见和邓拓冰部长的接见。“珍品”包装贵州茅台酒在1986年获得了亚洲包装设计最高奖“亚洲之星”,这也是中国包装行业首次参加的国际性评比。

图◎1985年后的珍品贵州茅台酒标

马未都说:“过去艺术品是物以稀为贵,现在是物以知为贵,一件艺术品不管价值有多高,必须要让人知道了解,其价值才显得有意义,才会出现真正的商机。再好的东西不为人所知也不会有好的出路。”了解了这些茅台酒标的稀缺性,其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才能避免发生大叶葵花那样的误解。

来源:壶中岁月

责任编辑人:秦潇 PSY097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